大提琴家 郭虔哲

See original article >

愛看世界地理雜誌的我  喜歡”世界的天空” 

直到現在才發現  這位大提琴家

以下為轉貼~~~

 

4歲被父母「逼著」學大提琴,每天一練就是8小時,只有爆米香聲音的出現,才得以休息,享受片刻的童年甜蜜滋味。
郭虔哲,這位26歲便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音樂學校校長的大提琴手,將帶領你進行一場大提琴的音樂冒險。

催淚大提琴

他的演奏,經常讓許多人潸然淚下。

2000年,美國卡內基音樂廳首度出現了台灣民謠,一場名為台灣921地震募款的音樂會上,來自台灣,26歲的大提琴家郭虔哲,正自信滿滿演奏改編自民謠的「望春風」、「白牡丹」,台下不時傳來低低的啜泣聲。

不僅如此,郭虔哲喜歡在世界各地演奏台灣民謠,也經常回台灣為身心障礙、失明的孩子募款。

這位《雪梨前鋒早報》推崇為「極具自信及才華之青年大提琴家」,出生在台北,4歲開始練大提琴,因天資聰穎獲得美國教授青睞,12歲赴美學習。

求學生涯不斷獲獎,郭虔哲從美國最好的音樂學校茱利亞音樂學院到耶魯大學音樂碩士,師承名師夏畢洛(Harvey Shapiro)及重量級大師派瑞索(Aldo Parisot)等,完整的音樂訓練背景,豐富的巡迴演奏經驗,評論家認為,郭虔哲的演奏生涯已遠超過同儕成就。

「郭虔哲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,具有毫不費力的演奏技巧、漂亮溫暖的音色,以及充滿浪漫情懷的演奏氣質,」美國知名的音樂雜誌《弦樂雜誌》指出。

26歲創辦音樂學校,他更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音樂學校校長。

前年回台灣錄製「爆米香的滋味」專輯,以童年記憶的腳踏車、歌仔戲及爆米香為主題,成功打開國內知名度。

「郭虔哲的大提琴音樂感情非常深重,」身為馬友友專輯的唯一華人製作人嚴子貿(Ed Yen),也是郭虔哲專輯的製作人,他認為馬友友的音樂較偏向法式曲風的輕巧,郭虔哲則屬於俄式的重感情派,愛恨清晰分明。

尤其在探戈音樂表現上,郭虔哲將厚沈琴音轉為極細膩的絲帛音,成熟而高超的技法,令人嘆服。「好像琴本身會講話一樣,讓人起雞皮疙瘩的那種感動,」嚴子貿說,郭虔哲有非常難得的潛質,以專業而言,大提琴壓得愈深重,相對需要加倍的力氣,才能將速度加快且不會走音,「這需要深厚的功力基礎,」他說。

豐沛率直真的情感釋放

郭虔哲本人也承認,自己個性直率,較擅長開放的浪漫派樂曲,比如舒曼、布拉頂著年輕校長的光環,手掌奇大、個子高●(身兆),與生俱來的大提琴家體格,加上幽默風趣的個性,郭虔哲在新一代姆斯或是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,拉起來是一種很過癮的情感釋放。青年音樂家中,特別令人矚目。

然而,很少人知道,這樣豐富飽滿的情感背後,卻藏著被迫提前長大的無奈。

「可能是我的人生經歷比別人豐富一點吧!」迥異於一般音樂家的順遂,郭虔哲說,自己的命是撿回來的。

小時候患有氣喘,加上過敏體質,半夜送急診是家常便飯;上體育課不敢穿短袖短褲,因為怕露出皮膚癢而抓得血跡斑斑的手臂和膝蓋。

4歲被父母「逼著」學大提琴,每天一練就是8小時,只有爆米香聲音的出現,才得以休息,享受片刻的童年甜蜜滋味。

11歲時父母離異,各自婚嫁,郭虔哲離開同學的嘲笑到美國,一句英文也不會說。

手抱著比自己還高的大提琴,睜著一雙大眼睛,在離家千里無人識的異鄉異地,他知道自己可能不會回來,只能倉皇地看著即將展開的生命冒險。

「我不是一覺醒來,就決定自己要當個大提琴家的,」凌晨3點,大雪紛飛的美國,住在森林裡的郭虔哲,透過越洋電話正經嚴肅地說,成功是給一直不斷追求,甚至不顧一切的人。

如何從父母逼迫到自己心甘情願,他說不是為了掌聲,而是來自於對父母離異的領悟。

當自小相依為命的母親,跟著再嫁的先生、孩子回去台灣,剩下他一人在美國時,「我才了解到,身邊最愛你、最信任你的人,有一天都會離你而去,」12歲的郭虔哲突然發現,他不知道「家在哪裡」。

這時,他看見了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大提琴,也當下決定自己這輩子最好的伴侶以及該走的路。

與大提琴相依為命

壓縮的童年,獨自在異地生活的苦悶,加上為人師表,看來冷靜自信的郭虔哲無奈地說,自己已經習慣把事情藏在心裡,「麻痺了。」

音樂彷彿成為一種救贖,釋放了他內在最深的情感,也讓他如孩子般的創意與幻想,得以找到出口。

那年,與自己相熟的伯公去世,演奏會上他拉著最愛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奏鳴曲,準備要獻給伯公,拉著拉著,忍不住在台上痛哭失聲。

「像觸電一樣,我看到伯公了,」郭虔哲用盡力氣情感去拉,紓發了自己對伯公的想念,而伯公臨終前告訴他:「人生不是賺錢而已,要去尋找自己,」這也成為他個人的座右銘。

認為自己的優點是想像力豐富,「我的音樂是想像派的音樂,」郭虔哲笑稱自己從來不是苦練型的人,堅持「有感覺才去練」。

「你要明白自己在拉什麼,什麼樣的情境,什麼樣的感覺,」錄音時,郭虔哲會刻意將琴聲壓低,想像自己在遊樂園裡,又愛又怕的從底下張望閃著亮光的摩天輪。然後琴音持續急遽拉高加速,「因為坐上摩天輪之後就停不下來,」他開心地大笑說。

此外,他覺得現在讓人覺得很high的音樂已經夠多了,卻很少有音樂可以帶出你的內在情緒。

「If you touch their heart, you win.(如果你感動了人們的心,你就贏了)」郭虔哲娓娓說道,真正的音樂是用音符表達出演奏家的感受,然後讓人們可以有所感覺,有所聯想。

大提琴溫暖祥和的琴音,極具情緒張力與渲染力,正好具有勾引內心的潛質。

藉著大提琴,可以瞬間飛到空曠的沙漠、到繁華的紐約,逃逸到從未發現的心靈國度。

堅持完美,做到最好

問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,中英文雙頻交換自如的郭虔哲楞了一下說:「我做任何一件事不是為別人,是做給自己看的。我喜歡挑戰自己,看能把自己推到多遠。」

同事眼中的郭虔哲是個很拚命的人。

他可以關在錄音間裡,留一盞小燈,只喝水,花四、五個小時,10遍、20遍的拉同一首曲子。

「他對自己表現的東西很確定,」金格唱片企劃部主任詹智麟,也是郭虔哲的好友之一,認為他是「有質地的音樂家」。

製作人嚴子貿則對郭虔哲「不怕苦」的精神,印象深刻:「他常會給自己壓力,常常錄音錄到手指發抖、手臂癱掉。」

譬如說大提琴彈奏時,會有一些換絃的雜音出現,演奏會時離得遠聽不見,但室內錄音卻很明顯。

最近錄音嚴子貿很訝異的發覺,換弦的雜音變少,甚至不見了。「可見郭虔哲是下了一番功夫練習,」他讚許地說。

然而,16歲時,郭虔哲也曾因為過度緊張症候群,手抽筋到無法拉琴。

後來靠著練習高爾夫球,慢慢克服這種毛病。「打高爾夫像開一場音樂會,」喜歡打高爾夫球的郭虔哲提到,高爾夫球講究整場表現,考驗的是腦與身體的協調性,下一步驟該怎麼打才能完場,如同演奏會曲目該怎麼選,才可以保存氣力到最後,同樣需要事先規劃。

而且,他認為適當的壓力是必要的,「沒壓力不可能拉得好琴,」他指出腎上腺素分泌,可以讓演出更為精彩,並不需要全盤否認壓力。

此外,成功的因素,還有賴於名師的身教、言教與指導。

行事低調的俄裔大提琴名師夏畢洛,是郭虔哲最尊敬且影響至深的老師。

「他對我要求最多,對我最不滿的也是他,」郭虔哲提到,儘管畢業多年,每次打電話問候老師,老師二話不說,第一句話一定問他:「你上次的問題(演奏)解決沒有?沒有,那你明天過來,我拉給你聽。」

對朋友、學生極為大方友善的夏畢洛,律己甚嚴,即使現在已經看不見,加上關節炎造成肢體僵硬,但只要放把大提琴在他手裡,他立刻變成二十多歲、熱血沸騰的小夥子。

「拉得比我快,比我更大聲,抖音比我好,」郭虔哲說,老師每天在想,如何把這段拉得更好,對於這樣的熱情,他覺得很佩服。

每星期固定探望獨居的老師兩次,已經準備好明天為老師煮鬆軟的鰻魚飯,當郭虔哲提到老師讚美他的新專輯演奏時,忍不住提高聲調。

「老師搖搖頭,用患有關節炎的手摸著我的頭說,Good boy, good boy, I can’t believe you play so well…… ,」幾年來,老師總是覺得郭虔哲還不夠好,如今這些話對郭虔哲來說,就像拿到畢業證書一樣喜悅。

有別於其他音樂家埋首於專業領域,經常為短缺的演出困擾,郭虔哲擅長全方位經營自己的音樂生涯,從經紀人到音樂學校校長,他自給自足,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父親的指導。

經商成功的父親,雖無法陪在郭虔哲身邊,但他用經驗與現實當教科書,讓郭虔哲認識除了音樂之外的真實人生。

譬如大學時他想買車代步,父親不是給他一筆錢,而是讓他開了20張1000元的支票,要他承諾每月打工償還,讓他知道賺錢的難處。

想借錢開音樂學校,父親要他提完整的計劃書。有錯字、寫不好,就啪地丟回來重寫。

當年同時獲得茱利亞學院和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,父親鼓勵他唸耶魯,因為可以看到除了音樂家之外不同的世界,開闊自己的眼界。 另外,父親也要郭虔哲學會經營自己的重要性。

「世上所有的音樂家,背後都有一個大老闆,就是贊助者。」郭虔哲一直記得父親的這句話,因此自己安排宣傳、演奏,有趣的是,他不但是自己的經紀人,還協助別的老師聯絡洽談音樂會等事宜。

「當音樂家,並不是靠拉琴來換飯吃,這很痛苦,」郭虔哲認為,在台灣,大家都疏忽了音樂家的意義。用拉琴填飽肚子,只是音樂匠,而非音樂家。

「你問過自己真的喜歡音樂嗎?」喜歡自己演奏曲子且陶醉其中,或拉琴只是一種運動或混飯吃的技巧而已?這些都要仔細思考。

「音樂是無止境的,不是打敗誰就是第一,」郭虔哲認為,永遠有人在你的前面,不斷的追求進步,是音樂家必備的條件。

有些曲子特別不喜歡、不想拉,此時就該當個教育家,教自己去欣賞別人的長處。或是不妨把自己當成演員,力求完美演出。

選擇音樂這條寂寞的路,郭虔哲說,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。

「我從來不後悔,也從來沒有失敗過,」聽起來有些狂妄,但郭虔哲認為,所謂失敗,是指沒有從挫折中學到教訓。

每個人都會犯錯,但每一個錯誤都是一個學習,為下一次的成功鋪路。

比賽輸了,不是失敗,而是學到這個曲目如何表現會更好。如果因此被打倒,從此不參加比賽,才是真正的認輸。

然而,這位要求嚴格的年輕校長,講英文時自信堅定,切換成中文時卻不意流露出孩子似的天真和樂觀。

「哇,好棒,等下我就可以喝到珍珠奶茶了,」他開心地大叫。美國森林裡沒有珍珠奶茶,郭虔哲得穿過厚達30公分的積雪,開一個多小時的車,去紐約買一杯超過百元台幣的珍珠奶茶。

30歲不到,名利聲望皆具,還有兩把價值百萬的名琴相伴,郭虔哲看起來似乎什麼都不缺。

「但你不能擁有所有的事物,」靜謐的深夜裡,他突然蹦出這句話:「我從未收過爸爸媽媽給我的禮物。」

別人說他冷漠、無情,他說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方式。有時也會想想,若非當年父母離異,可能自己也無法像今日這般獨立、有成就。

唯一的希望,是早日有一個自己的家,「我拚老命也會去保護我的家人,因為這是我『自己的』家」,他特別加重了自己的語氣。

令郭虔哲印象深刻的一件事,是三、四歲時,母親經常在半夜兩、三點,背著氣喘發作的他上急診。

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,回到家以後,擔心氣喘再發,不敢讓他躺著睡,母親只好抱著他坐在搖椅上直到天亮。

「我想媽媽那時候可能最希望我可以睡著吧!」郭虔哲為這做了一首「甜美入夢」的搖籃曲,希望所有跟父母吵架、有過不愉快的人,都能想到父母曾對自己無私的付出,而心存感謝。

儘管外頭再多的冒險,最終,最安詳的地方,還是在母親的懷裡。